教育信息化

当前位置: dota2比分网 >> 智慧教育 >> 教育信息化 >> 正文
“集思广益勤探索 同心同行促教研”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全国优质课展评赛前磨课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03-12 | 编辑: | 来源: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浏览次数:[]

2022年3月11日上午,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全国优质课展评赛前磨课引导活动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躬行楼机房)举行。为打磨翟婷婷老师即将参加的“2022年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比赛,活动特别邀请了徐州市教研员诸卫兵老师、王建军老师,徐州市三十四中特级教师郑茜老师等老师前来引导,区信息技术教研员王志烨,开发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成员参与了本次教学研讨活动。

翟婷婷老师执教的课题为《智慧农场巡检车——初识传感器》。这堂课以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所需的土壤环境分析导入到“智慧农场”各项指标环境监测的实现,以“湿度传感器”探测为首,循序递进的三个任务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传感器”及其原理,从程序编写到硬件连接,从创意构想到动手实践,环环相扣,最终实现了“随时随地”对智慧农场的监测和控制。此外,同学们感受到科技赋能让农业更“智慧”,对保护耕地、珍惜粮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课环节,徐州市信息技术教研员诸卫兵老师、王建军老师、徐州市三十四中特级教师郑茜老师等多位专家老师对本节课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内容的连贯、项目任务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精准点评,并给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王志烨主任最后进行了总结。

首先由翟婷婷老师讲述课题选择、设计意图及教学过程中的感受。随后市教研员诸卫兵老师提出大家要充分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对提出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诸老师指出课的标题与课程设计的贴合度是否匹配,从“智慧农场”的数据采集,到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是否可作为项目式教学的一部分来开展教学,特别是要关注项目任务与教学主题的切合性。最后的“学问育人”部分,对课的结构更适用于引入,从而达到由为了教而教,到为了用而学的转变,展现了项目式教学的新思路。省基本功一等奖的高翔老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提出“智慧农场”真正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教学中不可过于注重常识性的讲解。郑茜老师分享思路设计可由传统种植经验到精准种植,离不开科技“感知”,达到最终目的“省人省力”,从而更丰满、明确。王建军老师分享了从传感器到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传递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深层思考。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各位专家引领下,老师们畅所欲言,在大家集思广益讨论中,本课的课程结构、教学设计不断优化,逐渐豁然开朗。最后王志烨主任提醒到要关注课前预设、课堂生成、课上表现等课堂教学细节,并对本次教研活动的进行总结。

独行快,众行远,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集体的研讨、分享。相信通过磨课,老师们会有更好的进步。学无止境,共促成长,一堂精品课例打磨与呈现,是一群信息技术教师对一堂好课价值固执的坚守,集体耕耘必将换来经开区信息技术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关闭

Copyright ?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苏ICP备10021026号-2  网站维护: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声明:根据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要求,本网站职能转换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提供教育体育业务信息及平台入口,不再承担政府网站职能

开发区教体局政务网站合并至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网站(www.xedz.gov.cn)

触碰右侧展开

徐州开发区教育网

“集思广益勤探索 同心同行促教研”

发布时间:2022-03-12  编辑:  点击量:[]

2022年3月11日上午,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全国优质课展评赛前磨课引导活动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躬行楼机房)举行。为打磨翟婷婷老师即将参加的“2022年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比赛,活动特别邀请了徐州市教研员诸卫兵老师、王建军老师,徐州市三十四中特级教师郑茜老师等老师前来引导,区信息技术教研员王志烨,开发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成员参与了本次教学研讨活动。

翟婷婷老师执教的课题为《智慧农场巡检车——初识传感器》。这堂课以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所需的土壤环境分析导入到“智慧农场”各项指标环境监测的实现,以“湿度传感器”探测为首,循序递进的三个任务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传感器”及其原理,从程序编写到硬件连接,从创意构想到动手实践,环环相扣,最终实现了“随时随地”对智慧农场的监测和控制。此外,同学们感受到科技赋能让农业更“智慧”,对保护耕地、珍惜粮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课环节,徐州市信息技术教研员诸卫兵老师、王建军老师、徐州市三十四中特级教师郑茜老师等多位专家老师对本节课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内容的连贯、项目任务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精准点评,并给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王志烨主任最后进行了总结。

首先由翟婷婷老师讲述课题选择、设计意图及教学过程中的感受。随后市教研员诸卫兵老师提出大家要充分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对提出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诸老师指出课的标题与课程设计的贴合度是否匹配,从“智慧农场”的数据采集,到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是否可作为项目式教学的一部分来开展教学,特别是要关注项目任务与教学主题的切合性。最后的“学问育人”部分,对课的结构更适用于引入,从而达到由为了教而教,到为了用而学的转变,展现了项目式教学的新思路。省基本功一等奖的高翔老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提出“智慧农场”真正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教学中不可过于注重常识性的讲解。郑茜老师分享思路设计可由传统种植经验到精准种植,离不开科技“感知”,达到最终目的“省人省力”,从而更丰满、明确。王建军老师分享了从传感器到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传递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深层思考。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各位专家引领下,老师们畅所欲言,在大家集思广益讨论中,本课的课程结构、教学设计不断优化,逐渐豁然开朗。最后王志烨主任提醒到要关注课前预设、课堂生成、课上表现等课堂教学细节,并对本次教研活动的进行总结。

独行快,众行远,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集体的研讨、分享。相信通过磨课,老师们会有更好的进步。学无止境,共促成长,一堂精品课例打磨与呈现,是一群信息技术教师对一堂好课价值固执的坚守,集体耕耘必将换来经开区信息技术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上一篇

【电脑版】

版权所有: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体局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